自2017年上台以来,美国总统唐纳德·特朗普在经济政策上的表现备受关注,尽管他承诺要推动经济增长、减少监管和促进创新,但他的多项政策措施却引发了一系列负面后果,导致美国股市在过去四年里蒸发了约8万亿美元的价值。
特朗普上台后,市场对他的经济议程充满期待,他在竞选期间承诺要降低企业税、增加基础设施投资以及减少联邦政府开支,这些政策并没有如预期般带来显著的增长效应,反而引发了市场的担忧和不确定性。
特朗普推行的减税政策被广泛认为是对大型企业和投资者友好的措施,这一政策的结果并非立竿见影,反而导致了财政赤字的扩大和公共债务的上升,据美国财政部的数据,截至2021年底,美国的国债总额已达到26.4万亿美元,占GDP的比例达到了125%以上。
特朗普政府强调要减少不必要的政府干预,并通过放松监管来刺激私营部门的投资和创新,这种做法在实际操作中并未取得预期的效果,许多行业报告指出,由于监管壁垒的存在,一些关键领域的创新步伐明显放缓,这无疑给企业的长期发展带来了挑战。
特朗普还积极推动中美贸易谈判,并采取了一系列旨在提高制造业回流到美国的措施,这一系列政策未能有效缓解中美之间的贸易紧张局势,反而使得国际贸易环境更加复杂,跨国公司和投资者面临着更大的不确定性。
特朗普任期内,美股经历了从高位回落到低位震荡的过程,纳斯达克综合指数在2017年初触及历史高点之后,此后经历了多次回调,最终在2021年底降至接近2016年的水平,标普500指数更是在此期间下跌了近20%,其市值蒸发额高达8万亿美元。
这一巨大的财富损失不仅对个人投资者造成了巨大打击,也对众多上市公司造成了严重的影响,科技巨头如苹果、亚马逊和微软等公司的股价均出现了大幅下滑,市值缩水幅度分别超过20%、40%和30%,其他行业的公司也遭受了不同程度的冲击,例如航空业、酒店业和旅游服务等行业受到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此次股市调整还引起了全球资本流动的重大变化,随着美国股市的持续低迷,外国资金纷纷撤出美国股票市场,转而寻求更安全的避风港资产,这一现象加剧了全球经济的不平衡,尤其是在新兴市场经济体中,美元的强势地位进一步凸显,导致新兴经济体的汇率压力增大。
面对股市的巨大波动,特朗普政府不得不开始反思其经济政策的实施效果,在2020年大选前,特朗普提出了一系列旨在恢复经济增长的政策建议,包括推出“基建计划”以重建基础设施,以及加大对清洁能源和技术产业的支持力度,这些提议并未得到国会的充分支持,部分原因在于共和党和民主党之间存在的分歧。
在应对疫情方面,特朗普政府的抗疫策略饱受批评,尽管他采取了一些措施试图控制疫情传播,但在疫苗分配不公、公共卫生资源的不足等方面仍存在不少问题,特别是在疫情第二波高峰到来之际,特朗普政府的应对措施显得力不从心,导致大量病例再次激增,金融市场因此受到重创。
特朗普任期内美国股市的剧烈波动反映了多重复杂的经济和社会因素,虽然他提出了诸多旨在推动经济增长和改善民生的政策倡议,但由于政策执行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最终未能实现预期目标,这场股市危机不仅是特朗普执政的一次重大挫折,也是全球金融体系面临的一个重要考验,如何平衡经济增长、减税、创新和监管之间的关系将是摆在新一届政府面前的重要课题。
特朗普任内的经济政策虽有积极的一面,但也暴露出诸多需要改进的地方,美国政界需更加谨慎地评估政策风险,寻找既能激发市场活力又能确保社会稳定的方法,才能真正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增长和民众的共同福祉。